国家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
华运通达公司简介
发布时间:
2025-07-03
来源:
华运通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Central Fortune Cre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成立的混合制企业(注册资本5103.86 万元),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致力先进道路工程材料的研发、生产与推广事业,汇聚 20 余载的科技攻关和实践创新积累,在绿色低碳高性能环保道路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高性能沥青材料和超薄路面技术的行业引领者。

创始人介绍
公司创始人虞将苗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重大人才特聘教授,“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奖者,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人物奖获得者。兼任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标准与质量监督委员会委员,WTC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路面抗滑与路表功能委员会主席,广东省公路学会常务理事、路面委员会及养护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路面研究中心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国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主要编写人,中国公路学会《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指南》 团体标准牵头编写人,Building Materials等3份国际学术期刊编委。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5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40余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5)等国际级、省部级科技奖项15项,指导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国赛 金奖等双创竞赛奖20余项。
公司团队
公司现已聚集了由海外归国学者、道路工程领域专家、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与经营管理团队50余人,其中海外归国学者5人,博士9人,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近70%。团队成员在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经营管理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研发团队聚焦先进绿色高性能道路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在“宽温域”改性沥青胶结料、高掺量SBS改性乳化沥青、纳米级沥青改性与再生材料、“超疏水”、“静音型”沥青混凝土的研究方面取得诸多创造性的突破。
荣誉资质
华运通达坚持技术创新,至今,已累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件、授权实用新型60余件、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件。
凭借在道路新材料领域的深厚积淀,华运通达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公司现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顺德区上市后备企业。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国际级、省部级奖项10余项。
经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评价,超薄磨耗层技术和沥青材料研发能力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国家工信部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为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指南》(T/CHTS 10130-2024)的主编单位。
明星产品
-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
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是一种以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改性沥青和高粘改性乳化沥青为热拌沥青胶结料和粘结层材料,采用同步摊铺技术,常规实施厚度0.8-2.0cm,极限厚度为6mm的热拌沥青混凝土加铺结构层,成型后的路面具有远超常规沥青路面的抗裂、抗渗、抗滑和降噪性能。

-高韧型原结构层位就地冷再生技术-
高韧型原结构层位就地冷再生技术以自主研发的高粘改性乳化沥青(PG88、94及100型等级)为胶结料,采用先进就地冷再生机组,单层实施厚度为4-20cm,解决了传统冷再生技术混合料材料性能不足、早期强度形成慢等难题,并可实现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的原结构层位就地冷再生,成型后再生层位具有远超原结构层位的抗裂韧性、抗渗、抗车辙性能,为不改变标高的情况下恢复和提升原路面结构力学性能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产品应用
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自面向市场推广以来,已在上海延安路、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通道、白云国际机场、澳门亚马喇前地、广澳高速、天河CBD等600余个重要项目实施,遍及广东、上海、北京和澳门等28余个省市和地区,实施面积逾3000万平米,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品质化提升提供了绿色、低碳、高性能的全新解决方案。

未来,公司将持续秉承以研发科技为起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品质保证为支撑的理念,不断创新道路材料技术与工艺,为各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提供更为环保、高效和耐久的道路解决方案,紧密结合国家公路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建设、"乡村振兴"建设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为改善国内外道路环境,提升道路品质作出卓越贡献。
更多新闻